- 1、国考热度背后的教育导向
- 2、竞争白热化下的个人应对策略
- 3、教育体系对就业市场的适应性调整
- 4、结语:国考热下的冷静思考
- 5、2021年国考录取比例61:1
- 6、为什么有些人会觉得当公务员是一种“不正当”的手段?
- 7、今年国考约61人竞争1个岗位,现在竞争这么激烈,你怎么规划你的未来?
- 8、今年国考约61人竞争1个岗位,这竞争激烈吗?
味蕾考试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关于 [] 一些相关资讯,欢迎阅读!
在今年的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中,一个令人瞩目的数据跃然纸上:约61人竞争1个岗位,这一数字不仅彰显了国考的热度不减,更反映出在当代社会,稳定而体面的公职岗位依然是众多求职者心中的“香饽饽”。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仅考验着每一位考生的学识与能力,更深层次地,它映射出我国教育体系下人才培养的方向与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
国考热度背后的教育导向
从历年国考报名人数持续攀升的现象来看,不难发现,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年轻人的职业规划路径。一方面,随着大学扩招,毕业生数量激增,就业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国考以其相对稳定的职业前景和较高的社会地位,自然成为了众多毕业生的首选。另一方面,社会对于“铁饭碗”的传统偏爱,以及近年来经济不确定性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国考的热度。这背后,反映出教育体系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也需更加重视职业规划教育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多元化发展。
竞争白热化下的个人应对策略
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考生们需采取更加精准有效的备考策略。首先,精准定位,根据个人兴趣与专业背景选择报考职位,避免盲目跟风。深入了解岗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复习计划,有的放矢地提升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其次,强化实战演练,通过模拟考试熟悉考试流程,提高解题与准确率。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调整作息,确保身心健康,以最佳状态迎战。此外,拓宽就业视野,不妨将国考视为众多职业规划路径中的一条,积极寻求其他适合自己的发展机会,如考研深造、企业就业或自主创业等。
教育体系对就业市场的适应性调整
国考竞争的白热化,也促使教育体系反思与调整,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就业市场需求。高校应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实训机会,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同时,优化课程设置,增设职业规划、创新创业等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鼓励探索多元化职业发展道路。社会层面,政府及社会各界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与认可度,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等值化发展,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空间。
结语:国考热下的冷静思考
今年国考约61人竞争1个岗位的壮观景象,既是对求职者努力的见证,也是对教育体系与就业市场的一次深刻拷问。在这场竞争中,每个考生都是追梦者,他们的努力与坚持,值得我们尊重与鼓励。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从中看到,构建更加开放、多元、包容的教育环境与就业市场,引导青年人才合理流动,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需求的双赢,才是长远之计。国考热不应成为教育单一导向的风向标,而应成为推动教育改革与就业市场优化的催化剂。让我们在关注国考的同时,也不忘初心,探索更多可能,共同书写属于每个人的精彩人生篇章。
2021年国考录取比例61:1
2021年国考报名人数达157.6万,平均61人竞争1个职位。
10月26日电26日晚,国家公务员局网站发布消息,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1年度公务员招考网上报名和资格审查工作已经结束,共有157.6万人通过了用人单位的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61:1。国家公务员局提醒,通过资格审查的考生可于11月1日0:00至11月7日24:00期间,登录考录专题网站进行确认缴费。
扩展资料
报考条件
18周岁、35周岁以下(1984年10月至2002年10月期间出生),2021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79年10月以后出生),学历要求为具有大学专科及文化程度
规避原则
考生不得报考与本人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人员担任领导成员的用人单位职位。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长安网-2021年国考报名人数达157.6万 平均61人竞争1个职位
为什么有些人会觉得当公务员是一种“不正当”的手段?
这些年的公考热源于稳定的收入,能够享受国家工作人员的待遇,而且有些岗位的工作还较为轻松。可以说,是一些学历一般,却家境优渥的毕业生,最为理想的岗位之一。毕竟对于这些孩子,他们根本不用为缺钱而发愁,只是需要一个光鲜的工作而已。
对于一些缺乏资源,学历一般的寒门毕业生,考入公务员也是极为不错的选择,也可以通过考编,实现一次阶层的跨越。不过,对于寒门的毕业生,这也是他们最大限度一次跨越,如果想要再进一步,那么就比登天还要难。 即便如此,公费治疗、高额公积金、完善的退休体制、考上就能干一辈子……在众多考生的眼里,公务员就是铁饭碗,考上公务员就是进入了“保险箱”。
据数据统计,从2019年到2022年,我国国考报名(过审)人数不断上升,分别是137.93万、143.7万、140.3万、212.3万,公考热现象持续加温。以2022年国考为例,平均61人竞争一个岗位,最热岗位竞争比例超20000:1,只有156个岗位无人报考或达不到报名要求,这些岗位通常属于偏远地区或特殊专业岗位。
“公考热”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必然结果,如退休政策的不完善,购房压力的逐渐增大、就业形势的不乐观等多种因素。年轻人在考公过程中要摆正心态,选择最合适的岗位,多关注基层岗位,也能提高上岸率。
随着发展,观念的改变。以后年轻人在职业选择中会越来越理性,只有这样,“公考热”才能实现逐步降温。
今年国考约61人竞争1个岗位,现在竞争这么激烈,你怎么规划你的未来?
我也是国考的一员,考试过后,我的直接心情就是:“国考太难了”,作为一个参加国考报名的人来说,我只能说,不止60人竞争一个岗位,我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我选择的岗位已经算是有条件的岗位了,但是依旧有九十个人,所以如果问我对这次考试有没有信心,我的回答肯定是没有,国考的难度大,题量多,而且考公绝对不是一两次就能够考上的,所以我现在已经开始准备下一次考试了。
我自己的经历
先从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吧,我的父母都是公职人员,我作为一个女孩子,父母都认为考公是一个最好的选择,所以我打算报考公务员,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也的确在自学准备,考公的过程压力很大,我身边有考研人,但是我只能说,考公务员的心理压力会比考研更大, 因为考研只能考一次或者两次,但是公务员能够考很久。
就像是我父母一样,他们要求我考公务员,所以不允许我出去找工作,因为应届毕业生一旦找了工作就不能够算应届毕业生,所以在应届毕业生的三年内,我都只能去从事基层工作或者是在家学习,这无疑是加重了我的心理压力。
如何规划未来
没有一个人愿意当啃老族,所以我也想了很多次办法,其实总体上来看,我现在还是很迷茫的,因为考不上公务员,我父母也不会同意我去找工作,所以我的选择就只有一条,那就是通过应试考试去应聘一些岗位,比如事业单位的招聘或者特长老师等等,我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所以我并不介意工作的具体内容,而且事业单位的考试也并不差,如果在一两年后依旧考不上岗位,那么我可能就会选择出去工作,总体来看,我对未来的规划暂时就这么多,这种事情其实还是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今年国考约61人竞争1个岗位,这竞争激烈吗?
我觉得竞争不是很激烈的,一年一度的国考报名的人都非常的多,他们都想要去尝试一下,都想考上公务员,这样就可以端上铁饭碗了,自己的之后生活就不愁了,所以每天都会有很多年报名,但是每年岗位招的都很少,所以竞争就会很激烈。国考61个人竞争一个岗位,我觉得这个竞争不是很激烈,因为有许多岗位比这个竞争更加地激烈,有几百个人竞争一个岗位的时候,有的岗位比较好,他们都会选择那个岗位。一年一度的国考很受人们的关注,也会有许多人去参加考试,如果在这次国考中可以成功上岸,那么自己的努力付出就没有白费,如果不可岸,但是也是有收获的,体验了一下考试的氛围,知道自己还不够努力,比自己优秀的人有很多,自己仍需继续努力奋斗。在我大四的时候,很遗憾自己没有报国考,就会觉得自己浪费了一次好的机会,那会自己还在学校,可以有大把的时间来学习,但是自己错过了报名的时间,就会很遗憾,就想着明年的时候自己一定要去报名,尝试一次,但是发现等自己有了工作之后,就不能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学习当中了,就不是很想去学习了,会静不下心来,所以大家在学校的时候,如果有能力,也有想法去尝试参加一下国考,我觉得是可以报名的,自己可以拼尽全力的去尝试一次,不让自己留有遗憾。虽然国考岗位竞争非常的激烈,但是只要自己足够的出色,足够的努力,一定可以成功上岸,取得好成绩的,所以不管岗位的竞争激烈与否,只要自己有想学习的心,我觉得还是可以去尝试一下的,去拼尽全力的准备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