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高考是从哪一年开始恢复的?
- 2、你知道1977年中国开始恢复高考的时间吗?
味蕾考试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关于 [] 一些相关资讯,欢迎阅读!
在中国教育的历史长河中,恢复高考无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节点。它不仅深刻影响了数百万青年的命运轨迹,更成为中国社会转型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从停止高考到恢复高考的这段时间,见证了国家政策的波折与调整,也映射出时代变迁对教育领域的深远影响。今天,让我们一同回顾这段历史,理解其背后的意义。
一、高考暂停:历史的曲折
1966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了整个中国,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彻底改变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面貌,教育领域同样未能幸免。在这一背景下,高考制度被迫中止,无数怀揣梦想的青年学子被迫中断了求学之路。这一决定不仅中断了人才培养的正常渠道,也让整个国家陷入了知识与人才的断档期。那些年,教育体制遭受重创,学校停课,教师被批斗,书籍被焚烧,知识的光芒在黑暗中摇曳。高考,这一曾经承载着无数青年希望的制度,仿佛一夜之间消失无踪。
二、时代呼唤:恢复高考的酝酿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大革命的极端做法逐渐显露出其灾难性后果。国家建设人才,社会进步呼唤知识的力量。在此背景下,恢复高考的呼声日益高涨。从中央到地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有文化、有技能的新时代建设者。邓小平同志复出后,他敏锐地洞察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口号。在他的推动下,恢复高考的议题被正式提上了议程。经过一系列紧张的筹备与讨论,终于在1977年,尘封已久的高考之门重新向广大青年敞开。
三、恢复高考:新时代的曙光
1977年冬天,全国570万名考生走进了久违的考场,他们中有的已经年近不惑,有的则是刚满十六岁的少年。这场考试,不仅是对他们知识水平的检验,更是对他们理想与信念的考验。最终,2⑦3万名考生脱颖而出,成为了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生。恢复高考,不仅为国家选拔了大量优秀人才,更重要的是,它重新点燃了人们对知识的渴望,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创造活力。从此,教育成为了国家发展的基石,高考则成为了无数学子实现梦想的桥梁。
四、影响深远:恢复高考的意义
恢复高考,不仅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它打破了阶级固化的壁垒,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同时,它也促进了教育公平,为农村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学子打开了通往成功的大门。更重要的是,恢复高考推动了整个社会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知识的价值,尊重科学,崇尚理性。这不仅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结语:历史的回响,未来的启迪
从停止高考到恢复高考,这段历史不仅见证了中国教育的曲折与辉煌,更深刻影响了整个国家的发展轨迹。今天,当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望过去,不禁感慨万千。恢复高考不仅是一项教育政策的调整,更是一次社会变革的催化剂,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教育的力量,也让我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机遇。面向未来,我们应该继续坚持教育的优先发展战略,不断推动教育公平与质量的提升。同时,我们也应该铭记历史,传承恢复高考所蕴含的精神财富,让知识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追梦人的前行之路。
高考是从哪一年开始恢复的?
1977年。
1966年,文化大革命停止高考。
1977年,邓小平出任国家副总理,分管文抄教,主持恢复高考。恢复高考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挽救了中国教育,也挽救了整个中国。
这是具有转折意义的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
扩展资料:
考试时间:
从1979年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时间固定在每年7月7、8、9日。20多年来,高考时间的稳定,对稳定中学教学秩序和规范招生考试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近年来这一时段气温有所升高,自然灾害频发,社会各界希望将高考时间适当提前。
为缓解高温天气和自然灾害对高考的不利影响,有利于考生身心健康、提高考试质量,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经调研论证,并报经国务院同意,决定从2003年开始调整高考时间,高考时间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7、8、9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恢复高考
你知道1977年中国开始恢复高考的时间吗?
1977年恢复高考。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宣布中断了十余年的高考将恢复考试。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高考招生,这次高考总共570多万考生参加了考试,录取了27.3万人。
1977年冬天,举行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考试分为文史与理工两科,文史类科目是思想政治、语文、数学、史地(历史和地理),理工类科目是政治、语文、数学、理化(物理和化学),报考外语专业的要加试外语。
恢复高考的意义: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尤为重要的是为我国在新时期及其后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仅具有很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恢复高考这是具有转折意义的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会议还决定,录取学生时,将优先保证重点院校、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农业院校,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
恢复高考带来了什么影响:
一是改善社会风气。恢复高考后,招生采用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使原来盛行“走后门”的社会风气为之一变,净化了社会风气。恢复高考的最大社会意义就是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改善了社会风气,使中国社会从此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从此,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意识,成为中国社会的普遍信念,不仅向整个教育生态系统蔓延,而且逐渐扩展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
二是促进社会流动。表面上看,高考不过是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但是,它的社会作用却远远超出考试、招生、教育。就其本质而言,高考是由国家主持的、对年轻一代完成基础教育任务之后,所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基础性社会分工。在20世纪90年代初以前,凡通过高考进人高等学校的,毕业后即成为脑力劳动者,农民即转为城市居民,年轻人高中毕业后,高考是他们一生中决定性的第一步。这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高考、每年高考都像盛大节日一样的根本原因。高考能够改变命运,使许多人跳出农门,成为“准干部”身份的大学生。在当时,高考可以改变人的身份和地位,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功能相当强大。许多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以及在工厂劳动的青年,从田间地头和工厂车间,直接上到大学,变化的幅度相当大,毕业后多数走上重要岗位,许多人日后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三是维护社会稳定。恢复高考在当时犹如一声号令,使全民的精神为之一振,使社会风气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它荡涤了“读书无用论”“唯成分论”的浊流,为百废待兴的中国大地吹来了第一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风。恢复高考是拨乱反正的重要举措,使中国的人才培养重新走上健康的轨道,在使中国社会由乱而治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广大青年从迷茫、躁动、灰心转为积极、冷静、向上,社会秩序得以恢复,中国社会得以重新走上正轨。从此,高考一直发挥着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功能,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重要的作用。
基本介绍: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设置的全国性统一考试,每年6月7日-10日实施。参加考试的对象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中国公民。
招生分理工农医(含体育)、文史(含外语和艺术)两大类。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照招生章程和计划,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择优录取。